香巴拉法教相關書籍
-
近幾年來,由於英文佛書翻譯成中文的趨勢大增,許多非常好的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佛書,都被出版社翻譯成中文,並引介到中文讀者的世界。以下,便是目前在台灣坊間(或網上)可以請購的香巴拉法教相關書籍:
薩姜·米龐仁波切(Sakyong Mipham Rinpoche)所著的: 《香巴拉世界──找回人性的本初善》Th...
1 年前
當下是通往解脫的大門, 而觀照是那把鑰匙.
2 意見:
不好意思,想請問一下:
如果無我,那就無心,無心就不生相,是不是無我就能不受到外界所有的實相所影響了呢?
您好,
這篇是[空,大自在的微笑]這本書之個人讀後心得, 不一定正確, 可參考看看!
個人意見如下:
以"空性禪修次第"來說, 無我是經由無常而體認出來的, 尚屬由外而內的階段, 第二階段是唯識(心)無境, 第三階段才是無心(心本空寂).
以三法印來說, 無常, 無我, 涅槃合為一實相印 - 緣起性空.
緣起性空是大乘佛法的基礎, 無常, 無我, 涅槃是三合一的. 簡而言之, 無我就是空, 空即是涅槃.
言歸正傳, 如果無我就是空, 那麼空即是色(識)(心), 色(識)(心)即是空, 心也是空, 相也是空, 那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 任運而自在, 無入而不自得.
一旦無我, 當下就與天地萬物(法界)為一體, 也就無所謂內外, 一切都是實相, 一切也都是幻相, 一切都是空.
張貼留言